【生死教育】6歲女孩腦癌爸爸喪禮後害怕粉紅色公仔 寧養社工揭背後心酸原因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2/14 12:35

最後更新: 2021/02/16 10:53

分享:

分享:

兒童面對第一次參與喪禮,可能會是一個可怕的經歷,作為父母,乃至社工,我們到底有什麼可以做?

地盤爸辛勤工作 願望帶女兒旅行

華興是一位地盤工人,45歲的他育有一位6歲的女兒。他總是日以繼夜地不停工作,期望將來和女兒過上好生活。然而每年暑假,華興都不會接任何工作,儘管地盤判頭給他雙陪工資,他也堅決拒絕,因為華興答應了每年的暑假,都會帶小女兒去旅行。

承諾無法兌現 腦瘤突然離世

可是,從今年的暑假開始小女兒再也沒有辦法牽著爸爸的手去旅行。因為爸爸患有為腦腫瘤而陷入昏迷。入院一星期後,便離開了人世。

女兒喪禮後害怕獨睡 丟棄粉紅公仔

華興喪禮結束後的第二天,我收到華興太太的來電,她問我可不可以跟兩位小女兒見面。她說女兒在喪禮後感到很害怕,不敢自己一個人睡。媽媽說更離奇的是女兒把所有粉紅色的毛公仔、玩具都丟到垃圾桶去,這使媽媽感到很憂心。

社工家訪 藝術治療解開心結

家訪的時候,我帶備了畫紙和顏色筆,邀請小女兒繪畫。她繪畫了一個粉紅色臉、臉上有圓形紅色大胭脂、紮孖辮的公仔,深信參加過香港傳統道教儀式喪禮的朋友,對這位粉紅色的朋友不會陌生。我問她這個粉紅色的公仔怎麼了?她說這公仔太恐怖了,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在爸爸的喪禮。我解釋說這公仔是親戚送給爸爸的禮物,不要看她的樣子醜醜的,她會做很多很多的家務唷!然後小女說,這麼好啊!那麼爸爸一定很開心,因為爸爸最不喜歡就是做家務了!

從農村到城市 死亡陌生醫院化

在昔日農村社會裡,我們跟死亡可以很接近,因為大部分的死亡與喪禮都在家中發生,有些長輩更將自己選購好的優質棺材,安放在家中。到了現代社會,死亡仿佛變得很陌生,因為死亡和喪禮,都在醫院和殯儀館等特定的場所發生。這對

第一次接觸的小朋友來說,都是很「難忘」的經歷,就如同華興的小女兒的經歷。

從服務中反思 推動本土生死教育繪本

在臺灣唸生死學研究所的時候,最深刻的學習就是如何運用生死教育繪本,去安撫小朋友的心靈。然而,在照顧華興的小女兒的時候,發現沒有一個相對合適的繪本可以跟她分享,因為大部份的生死教育繪本,都是來自外國,才瞭解到發展「本土」生死教育繪本的重要性。

故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在2020年5月,舉辦全港第一屆「本土寧養繪本創作比賽」。大會評審獎冠軍的得獎作品《爸爸走了》分享家長該如何與小朋友在參加道教喪禮前做心理建設,以及喪禮過程中及喪禮後的生死教育。唯經費有限,繪本未能大量印刷和作普及推廣,故希望在此呼籲善心人士贊助印刷,一起推動香港本土生死教育繪本之發展。

寧養社工劄記——兒童參與喪禮前的心理建設

1. 透過生死教育繪本講解死亡與喪禮

2. 從繪本內容延伸活動,例如製作祝福卡、摺紙鶴/元寶

3. 喪禮後互相分享當中的感受

(感謝香港防癌會的經驗)

TOPick登陸MeWe啦:https://mewe.com/p/topick
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撰文 : 吳宇峰 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創會會長